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活动

应急管理领域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教研活动

时间: 2024-12-20 浏览量:

  为响应学校教学改革要求,推动应急管理专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公共事业管理和应急管理专业教研室于20241213日开展了主题为依托应急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工智能应用课程如何开设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与实现路径,明确下一步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方向。

  活动伊始,教研室副主任邱珊珊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人工智能在灾害预测、风险评估、智能决策支持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应急管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技术支持。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应用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培养具备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在智能化应急管理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课程设计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认为人工智能课程可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模块,重点讲授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原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第二,智能应急管理应用模块,聚焦人工智能在灾害预警、风险建模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方法;第三,实践与案例分析模块,通过项目设计和真实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于课程数量及基础课程的限制,教师们建议在现有实践课程中适当增加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环节。例如,在应急物资保障课程中引入利用优化算法实现应急资源动态调配的实践案例在应急数据分析课程中增加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内容,用于分析和检测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在舆情管理课程中,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热点预测、虚假信息识别等技术等。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还能切实提升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应急管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此次教研活动为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推动课程优化,不断深化专业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

图片1.png